清朝(西元1874年)牡丹社事件,日人大舉進犯屠殺牡丹社原住民,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身份來到台灣,設立東部安撫司處理原住民的事務,才開始興建八通關古道做為平地與東部山地的聯絡便道,由吳光亮總兵帶領,西起南投縣竹山鎮(林杞埔) 經過鹿谷鄉、信義鄉,翻越八通關、秀姑巒山,東至花蓮縣玉里鎮(樸石閣),全長約152公里,約歷時一年完成八通關古道,沿用鄒族的語言並取四通八達、入口如隘口之意。
1110211八通關古道與神阿縱走(2天1夜)
回覆
清朝(西元1874年)牡丹社事件,日人大舉進犯屠殺牡丹社原住民,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身份來到台灣,設立東部安撫司處理原住民的事務,才開始興建八通關古道做為平地與東部山地的聯絡便道,由吳光亮總兵帶領,西起南投縣竹山鎮(林杞埔) 經過鹿谷鄉、信義鄉,翻越八通關、秀姑巒山,東至花蓮縣玉里鎮(樸石閣),全長約152公里,約歷時一年完成八通關古道,沿用鄒族的語言並取四通八達、入口如隘口之意。
清朝(西元1874年)牡丹社事件,日人大舉進犯屠殺牡丹社原住民,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身份來到台灣,設立東部安撫司處理原住民的事務,才開始興建八通關古道做為平地與東部山地的聯絡便道,由吳光亮總兵帶領,西起南投縣竹山鎮(林杞埔) 經過鹿谷鄉、信義鄉,翻越八通關、秀姑巒山,東至花蓮縣玉里鎮(樸石閣),全長約152公里,約歷時一年完成八通關古道,沿用鄒族的語言並取四通八達、入口如隘口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