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90110北插天山聯誼(多崖山、赫威山、拉卡山)

土城山岳會往年每期(季)嚮導與山友聯誼活動,大部份會安排郊山行程,又以土城天上山系居多,本(99)年度首次嘗試改登中級山,讓各山友能進階提升腳力及腳程,當然午餐由山會請客,羊肉火鍋、貢丸蔬菜麵,還有梁姐提供各式私房菜,其中以涼拌魚皮最搶手。

本次活動兵分多路,分別由小烏來及滿月園登山,與水源地及東滿步道水源岔會合,依各山友的體能,又有登北插天山、多崖山及赫威山,拉卡山O型,使得活動行程的彈性加大,大家各取所需,水源地遇三峽山岳會(兄弟會)嚮導群,共同交誼一番,達成另類聯誼。

原本出發時天空還下著小雨,經東滿步道登山口大水塔後,天氣由雨轉陰又快速轉晴,在東滿步道坍塌地,即可清楚眺望多崖與北插天山,此機率大約20%而已,有登北插天山山友更幸運,觀賞到大霸群峰山頭積雪,逐鹿、卡保、樂佩山及北台灣附近山頭,觀音山最清楚,最遠可眺望大台北盆地及101大樓,再辛苦一切都值得。

因滿月園至北插天系,本部落格文章已發表多篇,不再重複,以下為本活動的相片,希望能大家一起分享。

行程重點相片

行程記錄 

北插天山嚮導聯誼—小烏來線(行程記事由本自組隊阿清提供)

連續幾天的陰陰濕冷天氣終於在星期四停止了,接下來的二天隨著氣溫的回升天氣也漸趨穩定,難得一見的冬陽也露臉了,今天是土城山岳會例行性的嚮導聯誼,清晨還意外的下起了一場雨,五點四十分我們一行五人準時從林口出發,由小烏來登山口入山,特地提早在七點收費前通過收費站,卻看到收費站貼出公告:『整修內部、暫停收費』。

車剛停妥位於卡普的登山口停車場,一位靦腆的原住民少年就過來收停車費,有幾位嚮導幹部也比我們早到,但大部份的人都由滿月圓入山。小烏來當地的天氣陰霾,雲層深厚,天空還偶爾飄著毛毛細雨,不過沒什麼好擔心的,因為雲層是漸漸的往上升,這表示天氣即將轉好,七點四十分我們穿起雨衣出發,沒多久就雲散雨停,氣溫也回升了。

經由赫威神木群往北插天山雖然不是最輕鬆快速的路線,卻是景觀最豐富的路線,路上遇到一位原住民老獵人,他提著自製的獵槍在山徑上行走,簡短交談後他迅速的消失在山徑的遠處。

九點二十分抵達赫威神木,這棵巨木是神木群裡最巨大的一棵,當我們伸直脖子仰著頭在欣賞神木時,老獵人由後方走過來,他的背袋裡有一隻剛獵獲的飛鼠,禁不住我們的一再要求,老獵人拿出獵物展示並讓我們拍照。被獵獲的飛鼠雖然滿嘴鮮血但還是活的,老獵人說他曾經有過一天獵獲四十餘隻飛鼠的記錄。一般獵飛鼠都是在夜晚用強光照射再射殺,他的方法是在白天找到飛鼠睡覺的樹洞,再敲打樹幹把飛鼠吵醒,待飛鼠探頭查看時予以射殺。打獵是原住民的傳統,只要沒有商業行為,實在不應該對他們扣上生態保育的大帽子,況且飛鼠為了磨牙而啃咬樹皮也是林木枯死的原兇。

離開赫威神木後經過一條清幽的小溪,這是北插水源地的下游,溪底散落著許多被砍伐的檜木,這顯然是被盜伐的,只是時間已相當久遠了。在這深山谷地沒有運材的林道,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水運,只要來次颱風豪雨,多少就會沖出幾根,這也難怪位在下游的大溪鎮當年木器業會那麼興盛。此時雲淡風輕陽光灑落林間,我們短暫享受微風吹拂的愜意,沐浴在芬多精裡讓人感到神清氣爽,如果不是為了趕路實在應該停下來泡一壺熱茶或咖啡的。

八仙神木位在小溪旁的山坡上,有八棵幾乎同樣高大的紅檜,排成一列緊緊靠著,分不出是一棵巨木有八枝樹幹,或八棵樹糾纏在一塊?樹根部有一個比人還高的大洞,登山路徑就從中穿過。

繼續往前來到巨木最密集的區域,這一帶的巨木大多有編號,每一棵都大到讓人看的張口結舌,且都生意盎然。

欣賞完位在懸崖邊的最後一棵巨木後,於十點整陡上到避難小屋遺址,這裡有一塊小平台,在此休息補充熱量以便做最後的衝刺,等一下要面對的是北插天山最累人的木梯、樹根、拉繩路。這短短的一公里半陡坡一般輕鬆走約須九十分鐘,除了可以訓練腿力,也可以鍛鍊到臂力。當大家氣喘噓噓努力的往上爬時,不經意竟看見積雪的大霸尖山,可以肯定的是山上一定有更美麗的風景,這也是驅使大家不要放棄登頂的原動力。

路上遇到二位沒有帶任何裝備的山友,一路大聲的高談闊論,還不時大喊:『救人唷~~~』,這二個人簡直比在耳邊嗡嗡叫的高山蒼蠅還惱人,我們刻意放慢腳步讓他們超前並遠離我們。抵達往南插天山的岔路口時遇到正要下山的山岳會王總幹事,他一臉緊張的詢問剛剛是誰在喊救命?還以為真的有意外發生呢。

雖然台灣山毛櫸的葉子早已掉光,但光禿禿的枝幹卻有蒼勁之美,任何時節來此都能讓人感受到不同的美感,這也是許多人喜愛登北插天山的原因。

努力的拉繩爬上登頂前最後一段陡坡,站在裸岩上視野豁然開朗,從龍潭到基隆嶼竟然都可以一覽無遺,美景當前自然把疲累一掃而空,我們幸運的遇到難得的好天氣。

十一點四十分帶著興奮的心情登頂北插天山,就在山頂用辛苦揹上來的水煮一鍋火鍋,雖然比不上家裡的精緻與美味,但回歸到溫飽的最低需求,讓人體會到簡簡單單就很滿足。餐後原本打算循原路下山去水源地泡茶,此時一位北縣山岳會的老伯伯問說:『那座尖銳的山是什麼山』?我探頭去看,哇!什麼時候東北方的雲霧已消散無蹤,卡保山、逐鹿山連稜正展現出清心脫俗的面貌,多崖山也親切的向我們招手。經過一個早上的同甘共苦,瞭解到大家體力都不錯,遂繼續往多崖山挺進,在十二點四十分離開北插天山。

往多崖山必須先緩下再緩上,經過路右邊一處往烏來福山的岔路口,續行下坡遇到濃密的茅草叢,有三位年輕人與我們擦身而過。一路濕滑的爛泥及水窪處處,穿雨鞋可以豪邁的大步踏過,穿登山鞋則必須時左時右的閃閃躲躲,藉著拉繩與樹幹攀上一道約五公尺高的垂直岩壁,再經過一小段半人高的箭竹叢,於下午一點整輕鬆登頂。

站在多崖山頂可以聽到北插天山頂的人聲,二山雖然相距極近,但路況及視野卻不同。拜訪北插天山的人多、山徑寬大且雜草少。拜訪多崖山的人則較少,山徑二旁不是茅草就是箭竹,且經常沾滿雨露增加行進的不便。以前北插天山頂被林木圍繞毫無展望,有損其身為三峽鎮最高峰及大台北地區最有名中級山的美名,經過一些熱心山友的開闢及整理,終於打開它西面的視野,但景觀仍然沒有多崖山來的好。多崖山頂沒有高大的灌木,360度的全方位視野與眾不同,天氣好時不來還真的很可惜。我們站在多崖山頂,東可見宜蘭海邊,南可見大霸尖山,西可見觀音海邊,北可見基隆嶼,這幾乎是三分之一個台灣的大小呢!

停留二十分鐘後我們循稜往東北方向下山,這段約四十分鐘的路程高度急降,沿途都是台灣山毛櫸,有一棵據說是北插山區最巨大的山毛櫸就隱身其間,這些隨著冰河來到台灣的溫帶植物,也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護傘庇護。

下午二點整抵達往樂佩山的最低鞍,我們沒有多做停留就轉往小烏來方向,三十分鐘後經過一座木碳窯遺址,在這深山野地見到前人遺跡格外令人發思古之幽情。

大致沿著等高線開闢的木馬路平坦又好走,路的二旁都是伐木後的自生林,當年這一片山坡受到全面砍伐的浩劫,自然生長的林木每一棵都差不多大小粗細,偶爾可見到一些沒有腐爛的樹頭,這些應該都是檜木才能夠殘存那麼多年。下午二點四十來到三岔路口,右下有一條小徑穿過一片人造柳杉林通往東滿步道。這條路線就是早期登北插天山的傳統路線,又名檜谷線,現在大家較常利用,經由水源地的路線則是神木線,因為過了水源地後會經過一棵半枯的塔開神木。

繼續直行在接近往赫威山與東滿步道的十字岔路口前,突然遇到一對藍腹鷴,在這寧靜的山林裡遇到慌張奔逃的野性生命,這種驚豔讓大家即驚又喜,心跳瞬間加速。母藍腹鷴樸素的羽翼與地面的枯枝落葉極為相似,一下子就從我們的視線消失。公藍腹鷴一身寶藍色,尾翼與背部有少量的白色,臉頰則是鮮紅色,其優雅的身形在山林間極為醒目,牠跑跳了好長一段路才消失無蹤。

下午三點十分抵達十字岔路口,一股作氣爬上回程最後的一段陡坡,左轉後接往小烏來第二、第三登山口的平路,在離開山路接產業道路前還可順登赫威山。抵達赫威山時正好是下午四點整,山頂上陽光燦爛,我們每個人也笑的很燦爛。

下午四點三十回到登山口停車場,結束今天近25公里 的路程,今天的風景是愈高愈美,天氣也是愈來愈好的,順利走完全程後相信大家一定會愈來愈健康。

行程重點相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